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23
“物聯網”指的是將感測器或RFID裝置于載體上,運用WSN或其它通訊技術,讓載體間能夠傳遞感測資訊,甚至是觸發自動控制裝置,以達成物體智能化自動控制與反應等功能,若再加上定位或是云端技術,物聯網更將具有追蹤、監控、海量資訊分析判讀等功能,得以操作更進階的科技應用。
早在 2008 年WSN技術趨于成熟時,歐盟智能系統整合科技聯盟也在當年就完成了物聯網技術發展歷程與藍圖描繪。不過,“物聯網”商機卻一直等到 2009 年關鍵技術、設備與無線環境完備,以及中國將其列入十二五計劃中的重點產業項目后,才逐漸成形。
拓墣表示,物聯網終端與應用服務規模,更勝P2P、P2M、M2M等互聯網應用,因此“物聯網”被業界普遍認為是繼電腦、互聯網之后,第三波千億級的資訊浪潮,中國電信龍頭中國移動更曾公開表示,“物聯網”的相關服務與設備,潛在商機比互聯網大上 30 倍。
拓墣指出,2010 年中國RFID產業與WSN產業市場規模,均可望突破 100 億人民幣“物聯網”商機上看千億人民幣易如反掌。而臺灣業者,不僅在WSN方面擁有關鍵共通平臺軟體與開發套件,RFID技術上,更擁有中國缺乏的高頻技術,拓墣認為,這些技術強項都是臺商及早切入“物聯網”產業鏈、搶攻千億級商機的最佳利器,臺廠應及早布局,搶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