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61
東本生產線采用柔性化生產,即思域、思鉑睿、CR-V全部在一條流水線上生產。而這條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給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這條生產線的日規劃能力為860臺/天,而實際的生產能力已經接近1000臺/天。能保持120%的產能利用率,得益于東本生產線的自動化和工人的專業化分工。在總裝車間,平均每61秒鐘,就有一臺新車駛下轉配線,1313米長的總裝線上共有361道工序,每道工序的裝配時間也限定在61秒以內。在細致的分工下,工人將每道工序的裝配時間、裝配精度都能調整到最佳狀態。而在沖壓車間,整個沖壓車間僅有130多名工人,主要負責檢測沖壓成型后的鋼構件,兩臺巨大的“藍盒子”沖壓機則成為全場的“明星”,一臺2300噸、一臺1600噸,負責將所有車身大型鋼構件在5-7秒內一次沖壓成型。封閉式的設計讓外人無從看到里面的實地操作,工人的工作僅僅是按按鈕。封閉式的好處一是降低了車間內的污染和噪音,其二則是將空氣中的顆粒物排除干凈,保證了沖壓成型鋼材的“純凈度”。而最令人大開眼界的就是裝配了118臺機器人的焊接線,在記者眼前,100多條鋼臂揮舞、火星四濺的場景猶如進入了黑客帝國的現實世界,從焊接線一端放眼望去,兩旁無數條機械手臂上下揮動、分工明晰、猶如集體跳舞。據東本副總劉洪稱,這條焊接線即使放眼本田全球范圍內的工廠,也是數一數二的。
在總裝線的整車檢測口,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在所有新車開進檢測線前,一條軟管會直接將汽車尾氣管連接到地下的排風口。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整車檢測過程中所釋放的尾氣,全部通過地下通道排出,保證了車間內的空氣質量、生產環節的“綠色”。如果說車間內的零件規碼整齊、地面整潔干凈是理所當然,而如此細心的考慮,記者還是第一次見到。
從建廠時一個機器人都沒有,到今天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由于是共線生產,思鉑睿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思域和CR-V的品質。舉個例子,焊接線的焊接精度已經從原來人工焊接的83%,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因此,思鉑睿對東本來說,不僅僅是一款新車,更是代表了生產品質的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