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39
不少人在看完此劇后恍然大悟,原來聽診器可以用來竊聽,狙擊槍還能用來偷窺,泡面也可以吃的情調非凡。其實這種“以公謀私”的行為在不少影視劇中都出現過,很可能是主角的魅力并未讓你get到這些技能罷了。
用紅外熱成像儀“撩妹”?
在該劇中,相信不少人對柳大尉用狙擊槍瞄準姜醫生的劇情記憶猶深,而他那把槍上的紅外熱成像儀也令人記憶深刻(當然,柳大尉偷窺還是借助單筒望遠鏡,然而它并不是今天的主角)。其實在不少影視劇中軍人、特工在夜視情景下都要借助紅外熱成像儀的作用。
紅外熱像儀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收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像圖,這種熱像圖與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通俗地講紅外熱像儀就是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熱圖像的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所以正常情況下的紅外熱成像儀的成像經常就是只可見其形的色彩集合,所以如果有人妄想用這個手段去“撩”,建議你還是收手比較好,畢竟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既然紅外熱成像儀的“撩妹”技能還要借助“好基友”的幫忙,那我們用什么來面對眼前的茍且,來迎接詩和遠方呢?技多不壓身這時候就成了它的真實寫照。
我們今天先說說軍事領域中的一個應用——紅光吊艙。
用作警備安防力量
其實《太陽的后裔》中,紅外熱成像儀的正體主要用于出于軍事考量的紅外夜視,我們知道,所有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輻射,物體表面的溫度高低不同,經過紅外熱成像儀中轉換出的熱圖像中不同部位的顏色也就不同,所以也常環境下,對不同物體的分辨也借此完成。當然,在軍事應用中,導彈制導、紅外雷達、紅外隱身等也經常會用到紅外熱成像儀。
紅外吊艙是指裝備在固定翼或者旋翼機上面的高性能具備陀螺穩定裝置的紅外熱像探測器!由于紅外光段對于云霧、偽裝的穿透性以及全天候偵查能力、數字識別能力等優勢,配合數字瞄準系統便成為了空中戰機與尖兵之翼的高科技裝備!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中,美國飛行員對地打擊制導、對空搜索中被廣泛應用!請注意上圖中F-16(戰隼)進氣孔旁邊的紅外裝具!
高空熱成像瞄準具下的移動目標
由美國前視紅外(FLIR)提供的預警機吊艙
夜幕下的蒙大拿機場
紅外熱成像吊艙探測一覽無余!
除了在軍事范圍內,紅外吊艙在警用、稽查領域也大顯身手!警用紅外執法吊艙已經普遍成為了重要領域取證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般警民用紅外/多光譜吊艙懸掛于直升機底架上!
警用多光譜吊艙在偵查時,可見光無法看清被觀測者的位置
警用吊艙紅外光譜成像清晰,甚至可以觀測到路面上人手持的香煙熱點!
無人機在軍事上的應用
現代無人機在進行監視、偵察、目標獲取、電子戰、通信中繼等任務時,都會用到機首下方安裝的圖像穩定功能的紅外探測器。傳感器可獲得動態圖像,通過通信鏈路傳回位于地面上的控制臺,供操縱人員控制無人機的飛行,以及進行分析、決策。因此,光電傳轉塔是無人機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無人機系統的作戰效能。例如,在轉塔中集成慣性測量單元(IMU)。IMU由固態光纖陀螺和加速度計組成,可精確測量無人機的飛行姿態,并對轉塔進行控制。這樣,即便無人機進行劇烈的機動飛行,傳感器系統也能夠始終瞄準目標,進行持續觀測和精確測定。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
(軍事歷史)漫談中國紅外科學技術軍事領域的發展
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U-2(Utility-2)高空偵察機,很長時間以來都被美國作為主要偵察工具。U-2飛機[1]速度快(804km/h)飛得遠(約7000km)、飛得高(22800m)。這樣的高度高射炮打不著,戰斗機又跟不上,所以橫行一時。飛機上配備有B-1型762長焦距照相機,內置20cm寬膠片2500m,在18000m高空航拍照片,地面的分辨率可以達到。飛機還配有—架紅外掃描儀,也稱紅外相機。美國軍用飛機侵入中國領空是常有的事。而1965年4月9日的入侵卻發生了奇怪的事故。美國8架F-4B“鬼怪”式戰斗機分兩批侵入中國海南島上空,我??哲?架殲-5戰斗機起飛攔截,當我軍一架飛機追趕第一批美機中的一架飛機時,第二批美機中的一架飛機又跟在這架飛機之后。我軍這架飛機的駕駛員是一位很有經驗的上校飛行員,當他聽到地面的通知,說他后面有一架美機要當心時,他立即來了個90°的急轉彎,就在這一瞬間,后面美國飛機的導彈居然鬼使神差地命中了另一架美國飛機。在墜落的這架F-4B鬼怪式飛機殘骸中我們發現了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即機載紅外雷達以及空-空導彈、計算機等。這些戰利品一并被送往洛陽的612所進行分析研究。湯定元得知,F-4B鬼怪式飛機上有機載紅外雷達時,他猜想使用的應該是銻化銦探測器,工作波段為3-5μm。他立刻寫信給聶榮臻主任,在信中闡述了紅外輻射在軍事上的應用就是1-3μm、3-5μm以及8-14μm這三個波段。中國通過來犯敵人入侵而墜落在境內的響尾蛇導彈(硫化鉛,1-3μm)、F-4B鬼怪式飛機(銻化銦,3-5μm)和U-2飛機(鍺摻汞,8-14μm),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引進”了國外這三個波段的紅外裝備。如果我們能抓緊時機研制出這三個波段的紅外部件,同時弄清這些裝備的設計思想,那么就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軍用紅外技術。信的最后湯定元突出了主題,要求上海技術物理所能夠承擔起機載紅外雷達的研制任務。5月28日聶榮臻主任在北京召開了有關F-4B鬼怪式飛機殘骸的工作會議。在會上他把紅外雷達的研制任務分配給了上海技術物理所。湯即刻與所里5位同事去洛陽612所“拜見”美方紅外雷達的殘骸,兩個月后帶回了以工作會議召開日期命名的“528”紅外雷達研制任務。就這樣,兩個重要波段的研制任務都落到了上海技術物理所。深知任務的光榮和艱巨,上海技術物理所上下同心協力,全力以赴。首先恢復了紅外掃描儀的測試,在此基礎上研制成功了殲偵-6飛機的紅外掃描儀。紅外掃描儀也因此在上海技術物理所起家,發展到今天的各種先進機載星載多譜掃描成像儀。當時,紅外雷達則由于收集到的殘骸實在太破爛,在上海技物所,3-5μm的銻化銦探測器沒有對紅外雷達做出太有意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