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58
相比其他3D打印機雷尼紹AM500體積更大
從工業角度進行設計
AM500的誕生可以說真正做的了從工業生產出發,產品設計上完全圍繞著工業需求進行定制。自動化程度相對更加完善,尤其是這個自動篩粉系統,可以讓粉漿回收率更高,對比傳統機加工的減材工藝,大幅減少材料在生產中的浪費。
雷尼紹金屬打印機內部的全自動篩粉箱
為了節約打印材料普通的3D打印機,很多時候要靠人工篩分,對工人的身體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另外材料和空氣接觸后會被氧化,二次回收使用時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打印后的廢掉的粉料由惰性氣體氬氣輸送進下面的粉箱,經多層篩選后再送入上面的粉倉中,這樣可以避免人為干預,上面的兩個儲粉桶也完全實現了粉倉的自動選擇,一旦一個粉倉粉料打空,另一個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同時設備可以實現實時聯網,操作人員移動端也可以接收到設備狀態的通知。
雷尼紹自行設計的光控制模塊是AM500系列3D打印機技術的關鍵,這套系統最大化利用了激光的效率,脫離了鏡組類光控反射率低的問題,保證了激光長時間高功率工作的穩定,讓金屬燒結成型的速度更快,也有利于提高產出。金屬3D打印機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也一直受制于產量的限制,難以得到全面推廣,提高產量成為了技術難點之一。
這也使雷尼紹脫離了第三方供應商的限制,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垂直產業鏈,也規避了一些潛在的競爭對手。這種絕對垂直的經營方式也經常被三星蘋果等企業所使用,若想長期保持盈利的能力就要實現對核心部件的把控,而不急于盲目的市場擴張。
對比其他公司的產品雷尼紹的產品明顯體積更大,內部生產設計更充分,客戶可以實現輸入打印文件后的完全生產自動化。此外雷尼紹QuantAM軟件2017最新版也使金屬增材制造加工文件的修改和輸入更加方便。
其實據雷尼紹產品經理解讀,其他3D打印廠家其實從不缺少技術,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對于工業現場環境的認識。所以設計上也就忽略了很多客戶關注的細節,在這點上由于雷尼紹長期服務于工業現場所以更有優勢。
與飛而康進行合作
數控發展已經發展多年但是并沒有完全取代車床,未來3D打印全部也不可能完全替代代替金屬加工,但是有些領域對于加工難度造成的設計限制會因為3D打印所打破,特別復雜的高性能部件將由3D打印實現。
2017CIMT展無錫飛而康公司一口氣采購10臺雷尼紹最新的AM500系列3D打印機,用于由飛而康公司籌建的增材制造中心的投建,10臺機器按照一臺機器400多萬來算這一下子4000萬的大訂單。
相應的雷尼紹3D打印機也將使用飛而康生產的鈦合金粉末,并向購買雷尼紹3D打印機的企業進行推廣。
關于雷尼紹合作的這家無錫飛爾康也是實力雄厚,背后有銀邦金屬的支持,這位沈于藍沈總(圖左)可謂年輕有為,是飛而康公司的董事長且占有該公司40%的股份,也是銀邦金屬的控股人之一,飛而康公司是一家由國家科技部牽頭引進了國外高級研發團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了國際標準認證的航空系鈦合金粉末的生產廠家。
與飛而康德合作也透露出以下重要信息:
第一,對于3D打印領域來說,雷尼紹還是一個新軍,此次合作選擇了雷尼紹,并一次性采購了10臺雷尼紹的高端AM500設備說明雷尼紹的工業量產的技術宣傳所言不虛。
第二,如此高昂的投入一定會有相應回報,飛而康和雷尼紹在投入巨額資金前肯定進行過縝密調查,近年的航空制造領域增材制造方面的發展應該還會繼續走高。
第三,增材制造中心才剛建立,隨著產能的擴大,和雙方合作的深入還可以為雷尼紹的高端產品貢獻穩定長期的銷量,這樣非常有利于雷尼紹在金屬打印領域擴大其市場份額,由于金屬3D打印本身屬于起步市場,雷尼紹這樣在技術占優的公司很有可能在短期快速超越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