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61
8月12日,貴陽供電局電網建設管理中心一片繁忙,貴州電網公司重點科技項目--我省首座數字化變電站即將于9月20日正式投運,貴陽電網歷時5年的“傾心之作”進入揭開“面紗”的最后的倒計時階段。
“近期出臺的《貴陽電網2009-2013年規劃》,計劃投資135億元把貴陽電網建成現代化電網。至2013年,貴陽居民年平均停電時間減少為小時(去年為50小時),貴陽城市電網的線損率降低到%,成為節能型、環境友好型電網……而沙河110千伏數字變電站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開端,以此為起點的大規模數字變電站的建設工作啟動后,將為筑城市民提供更加穩定、安全、可靠的供電保障。”貴陽供電局局長婁山如是說。
國際領先技術
保障供電可靠性
“從2000年,中國第一座數字化變電站在蘇州落成,貴陽供電局就有了打造數字變電站的遠景規劃。而下個月啟動的沙河110千伏數字變電站,由于首次運用了國際領先的光CT技術和程序化操作系統,真正實現了‘無人值守’,不僅是全省第一,目前在全西南地區也屬最先進。該變電站的投運,對整個貴陽電網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可以說,我們一直夢想的‘智能電網化’時代終于開始啟動!”貴州電網公司首席專家王浩激動地說。
王浩告訴記者,數字化變電站技術是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變革,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各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數字化變電站三個主要的特征就是“一次設備智能化,二次設備網絡化,符合IEC61850標準”,即數字化變電站內的信息全部做到數字化,信息傳遞實現網絡化,通信模型達到標準化,使各種設備和功能共享統一的信息平臺。這使得數字化變電站在系統可靠性、經濟性、維護簡便性方面均比常規變電站有大幅度提升。
據了解,我國微機保護在原理和技術上已相當成熟,常規變電站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電纜老化接地造成誤動、CT特性惡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人員操作易出錯等。而這些問題在數字化變電站中都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數字化變電站將是我國變電站技術的發展方向。王浩表示,目前國際上數字化變電站的研究已從實驗室階段進入實際工程應用階段,實用的全數字化變電站已有一些先例。我國已建成了互感器智能化的數字化變電站,而互感器和開關設備均智能化的高電壓等級變電站還未開始實施,“我們就是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貴陽沙河11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的最大亮點就在于首次運用了國際領先的光CT技術和程序化操作系統。為此,我們從5年前就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研究組,并與國家航天工業部結成技術聯盟。”
作為最先進數字化變電站的核心技術——光CT,王浩強調這是一項還處于高度保密狀態的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國外都尚未掌握,“可以透露的是,其特點是響應快、反應快、傳輸量大、無失真、抗飽和,能極大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并對電網故障非常有效的監控和維護。同時,由于光CT采用標準的設備信息模型,不需要解決不同制造商設備信息代碼表不統一的問題。數字變電站的設備信息應符合標準的信息模型,具有‘自我描述’機制。采用面向對象自我描述的方法,傳輸到自動化系統的數據都帶說明,馬上建立數據庫,使得現場驗收的驗證工作大大簡化, 數據庫的維護工作量大大減少,實現設備的‘即插即用’等。”
維護成本低
真正實現“無人值守”
據介紹,即將投運的沙河數字化變電站,在技術上,可以減少設備的退出次數和退出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避免信號傳輸和處理帶來的附加誤差,提高保護、測量和計量系統的精度;減少自動化設備數量,簡化二次接線,提高系統的可靠性;設備具有互操作性,方便了設備的維護和更新,減少投運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變電站的擴建及自動化系統的擴充;而在經濟上,可以實現信息在運行系統和其他支持系統之間的共享,減少重復建設和投資;減少占地面積,從而減少建設投資;減少變電站壽命周期內的總體成本,包括初期建設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
“一個傳統的110千伏變電站,占地面積約10畝,管理和維護的人員最少需要13人以上。而沙河數字變電站使用GIS全封閉組合電器,整個占地面積僅100個平方,設置在一個普通的辦公室內即可,而日常維護僅需一個保安值守。傳統的變電站日常工作是按照‘操作票’的程序完成,即一個工作人員完成一項工作后在‘操作票’的相應欄目上打鉤,再傳遞給下一個工作人員繼續一步步完成。而目前一些并未實現全部智能化操作的數字變電站,也只能實現部分自動操作的‘無人職守’。而沙河變的所有工作都是由電腦的程序指令完成,譬如需要檢修某條線路,輸入指令后就可一鍵完成。但全智能化變電站的管理工作有極嚴格的權限設置,必須由監護人和操作員同時輸入密碼口令,程序進行智能識別后,才會開始自動工作。”王浩說。
據了解,沙河變的總投資為5000萬元,比普通的變電站投資金額略高,“目前國內廠家已能提供數字化變電站所需的大部分設備,可基本實現設備國產化,但由于生產廠家較少,購買成本較高。但從長遠看,隨著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數字化變電站的設備成本將呈下降趨勢,且數字式變電站的關鍵設備占變電站總投資的權重小,投資風險小。而在一個集控中心下設多個數字式變電站由于可以減少人員,減少了工資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企業效益明顯。”
“智能化”
未來電網發展新方向
局長婁山告訴記者,智能化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新趨勢,也是中國南方電網在今年半年工作會上提出的一個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戶內數字化變電站將在中心城區不斷新建或改造,未來五年,結構合理、可靠經濟、技術先進、信息暢通的現代化貴陽電網藍圖已開始逐步展現。
王浩則表示,通過對IEC61850標準的運用,貴州電網變電領域與國際最先進的技術標準第一次接軌,使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網絡化的設想得以實現,變電站內的所有設備在統一的信息平臺和定義下,以模塊化的方式嵌入到網絡系統中,它們將會以更加智能,更加可靠的,更加安全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變電站的運行管理和檢修維護將變得越來越簡單和方便。作為在“十五”期間以“西電東送”為契機,廣泛地運用了變電站自動化監控技術的貴州電網,有必要為數字變電站的發展方向做出積極探索。“明年,貴陽供電局計劃新建兩個22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并改建兩個110千伏數字變電站。這又給我們特提出了新的技術難點。如何在不斷電的情況下,將傳統的數字變電站改造成先進的數字變電站,并充分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我們已經成立了新的課題研究組,一座座科技險峰,正期待著貴陽電力人不斷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