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62
外資并購意圖增強
報告指出,外資并購領域不斷拓寬,正在從一般消費品行業向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等基礎性行業拓展;獨資化傾向明顯,1984年到2007年,外商投資中外商獨資企業所占比重由3.8%上升到78%;外資并購的戰略意圖增強,近年來外資并購國內知名和規模企業甚至龍頭企業增多。在重點行業的產業安全狀況看,汽車、電子產業控制力較弱,汽車、石化、有色競爭力較弱,石化、電子、有色等產業成長性較差。
產業安全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發展環境方面方面,產業安全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分別是是國際金融危機加大了中國產業發展的風險,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產業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勞動力、土地等要素低成本優勢日趨減弱,能源礦產及環境的制約作用不斷顯現,人民幣升值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內工業的競爭優勢。
工業領域產業安全風險加大
報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工業領域產業安全風險加大。其中的關鍵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能源、資源的保障能力下降;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關鍵領域、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既要繼續擴大開放,又要防止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的出現。在短期內,將從產業績效和成長性方面,對產業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報告認為貿易壁壘形式多樣化,企業出口難度加大,成本上升壓力依舊存在,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企業贏利能力下降等方面將將影響中國未來產業安全。
十條建議維護產業安全
對此報告提出了十條建議維護產業安全。主要是強化對關鍵環節的支持,提高產業發展的技術控制力和品牌控制力;加快企業聯合兼并重組;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全球生產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面對危機的承受能力;完善產業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貿易救濟體系與機制,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等。
以下是報告全文: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使國內產業發展和安全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面對新的挑戰,黨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觀政策,努力將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為準確掌握中國產業安全狀況及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組織有關研究機構,從產業控制力、產業競爭力、產業成長性和產業發展環境等幾個方面,圍繞鋼鐵、石化、輕工、紡織、機械、船舶、汽車、電子、建材、有色等10個重點行業(2007年這10個產業合計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工業總產值和利稅總額的94%、85%和76%),對2007年以來的中國產業安全狀況進行了評估研究。
研究表明,2007年以來,中國工業發展和產業安全形勢呈現出急劇變化的特點。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總體上產業安全狀況比較好,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調整相互交織疊加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3季度以來產業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產業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
從產業控制力方面看,工業企業產業控制力加強,但外資進入呈現新的特點。首先,內資企業市場控制力有所增強。2006年到2008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內資企業市場占有率由%提高到%,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則分別從%和%降低到%和%。其次,外商直接投資呈現減速跡象。2007年以來,外商直接投資呈現了利用金額增長而新設立企業下降的局面。從2008年4季度開始,吸收外資的金額呈現快速回落態勢。2008年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同比下降%。第三,外資進入方式呈現新特點。外資并購領域不斷拓寬,正在從一般消費品行業向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等基礎性行業拓展;獨資化傾向明顯,1984年到2007年,外商投資中外商獨資企業所占比重由3.8%上升到78%;外資并購的戰略意圖增強,近年來外資并購國內知名和規模企業甚至龍頭企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