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儀器網 政策法規】“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發展新階段,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從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表決通過以來,各行業領域的“十四五”發展規劃紛紛落地。2022年上半年也有不少規劃發布,帶動分析檢測儀器行業的發展。
《“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
1月29日,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農藥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健全農藥監督管理體系,強化檢驗檢測支撐。明確指出要加強檢驗檢測技術研究,并且建設國家風險監測評估中心、區域風險監測中心(含站點)等項目,改擴建實驗室等基礎設施,更新儀器設備,建立數據平臺,配備軟硬件設備。同時還要全面推進農藥標準體系建設。以農藥評價、產品質量、安全使用、殘留限量、環境風險為重點,加強技術標準研制。
《“十四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
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提出監測監管能力提升的目標。要求提高風險監測能力,包括提高部省檢測機構儀器裝備水平、推動市縣檢測機構提高“雙認證”比例、開展基層檢測技術提升活動等。還要求強化科技支撐,研制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物質,開發一批農藥獸藥和生物毒素、環境污染物、重金屬等危害因子的高效快速識別關鍵技術,遴選推廣一批常規農藥獸藥快速檢測設備。
《“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
3月18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將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監督評估網絡,對重點區域開展常態化遙感監測。《規劃》要求依托生態環境監測站點建設,逐步建立覆蓋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等重要生態空間的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體系。建立健全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支持第三方機構運用航空遙感、無人機等手段開展生態監測,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監測數據開發利用與技術創新。
《“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
3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建立較為完善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的目標,
要求加強食品、藥品與化妝品、工業產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技術研究,提高檢驗檢測能力。《規劃》還要求提升檢驗檢測智能化水平,重點攻克
快速檢測、智能檢測、在線檢測、云檢測等急需關鍵技術,建立智能化檢測平臺,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
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與檢驗檢測的有機融合。
此外,《規劃》還提出建設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10個,新建國家質檢中心30個以上,建成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50個以上等,將為儀器行業帶來大量需求。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
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在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部分,明確提出開展道地藥材產地和品質快速檢測技術研發、加強中藥材第三方質量檢測平臺建設、建設中藥外源性有害殘留物監測體系等,通過提高重要的檢測分析能力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
5月10日,發改委正式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圍繞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變革趨勢,優先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質替代應用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四大重點領域。《規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推動以單分子測序為標志的新一代測序技術創新,加強微流控、高靈敏等生物檢測技術研發。以及大力開發分子診斷、化學發光免疫診斷、即時即地檢驗等先進診斷技術和產品,提升疾病診斷能力。
上述幾個“十四五”發展規劃都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包括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技術、環境監測技術、臨床檢測技術等。檢驗檢測能力以儀器為載體,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一方面要配置新儀器新設備,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儀器的性能或研制新的儀器,這無疑將推動儀器行業的發展。同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研發創新,而科學儀器是創新的必備工具,因此隨著諸多《規劃》的落地,儀器的市場需求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