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222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成為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作為四川省省會的成都市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位于成都平原,距汶川直線距離約100公里,聚集了四川省主要的電子企業,包括124家世界500強企業。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CDHT)是成都電子工業的主體,成立于1991年,綜合排名位居中國54個高新區第5位,現有入駐企業13000余家,包括Intel、中芯國際、SAP等制造、研發和軟件公司。開發區規劃面積86.5平方公里,由西部園區和南部園區組成。其中西部園區以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制藥產業和精密機械制造產業為主,南部園區主要包括軟件、服務外包企業、金融后臺、會展中心等。整個園區形成了五大產業集群,分別是集成電路、通信、軟件、生物醫藥和精密機械。其中集成電路產業包括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以及配套等約55家企業,總投資15億美元。
6月下旬,在汶川地震約40天之后,《電子工程專輯》總分析師張毓波專程前往成都采訪了CDHT投資開發局高層人士以及入駐企業的人員,采訪對象覆蓋了制造、研發和軟件企業,親眼目睹了設備、廠房和人員的真實情況。本文通過他在現場拍攝的30張照片直觀展示了成都電子工業和人民生活的真實情況。
同時,他還進入到部分企業的內部了解生產的運作情況。所到企業均正常運作,也目睹了部分廠房瓷磚的脫落情況,但這些影響并沒有影響到目前的生產情況。出于保密的要求,未拍攝企業內部的照片。
據地震專家分析,成都市位于地質上十分穩定的揚子平臺(即華南地塊),巖層十分堅硬,之上有平均深度5至7米的雜填土和7至10米的沙卵石層,對地震波有較強的削弱能力,而且處于四川龍門山地震斷帶垂直的位置。這使得成都和與其相距約50公里、地處成都平原與山區交界處的都江堰市所遭受的破壞程度形成了天壤之別。
按照成都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委員和副主任鄭莉女士、投資服務局的姜斌副局長、CDHT出口加工區管理辦公室邱旭東主任、以及多位企業負責人的證實,汶川大地震對成都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天花吊頂、瓷磚的脫落以及非承重墻的裂縫,對建筑主體沒有造成損壞,企業已基本恢復生產,日常生活也恢復正常。有關更詳細的報道,請參考2008年7月15日出版的《電子工程專輯》。
“地震當天,成都有明顯震感,多數企業在當天和第二天放假以評估地震造成的損失,并確保人員的安全。5月13日至15日,大部分企業恢復了生產。” 成都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委員和副主任鄭莉女士表示。“震后,沒有出現企業外遷的情況。我們在2008年初制定的引資計劃不會因為地震產生任何變化。”
成都雙流機場已全面恢復營運,抗震救災的氣氛仍在
成都雙流機場航班正常起降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CDHT)示意圖,西區(全紅色區域)為生產制造基地;南區(紅線區)以研發、軟件企業為主,將成為成都的科技商會新城。兩區總面積86.5平方公里
CDHT的標志建筑,地震未造成任何損壞
CDHT管理委員會大樓近景
翻頁更多精彩圖片
位于CDHT南區的天府軟件園,水天相映。入駐企業包括IBM、阿爾卡特、諾基亞、SAP、NEC、科勝訊、金山、華為、騰訊等50余家企業
另一個角度的天府軟件園
園區內的建筑和綠化(1)
園區內的建筑和綠化(2),未見地震痕跡
位于高新區的展覽中心的雄姿
部分展館成為臨時救災物資庫房
園區內的國家軟件基地技術平臺
多家國際大型軟件企業入駐公共技術支持平臺
翻頁更多精彩圖片
CDHT南區配套的生活區
位于CDHT西區的加工區。距都江堰約50公里,2007年進出口總額億美元,位居中西部第一位
中芯國際(SMIC)位于西區的廠房,主要從事封測工作
成芯(IC代工廠)通過廊橋與SMIC工廠相連,建筑外觀無損
Intel在西區的廠房,已全面復工
成都市最大的天府廣場。地震初期最大的避難場所,現已恢復正常
成都市區的建筑
市區保留的老建筑未受破壞,部分老建筑集中地已開發成旅游區
市民的生活已全面恢復正常
老建筑的局部特寫
翻頁更多精彩圖片
沿路經常可見的標語
由成都至都江堰的公路仍在開放救災專用車道
匆忙的救災車輛
市區建筑,完整無損
市區景色。地震后來川旅游人數明顯減少
市區內的舊建筑
成都市新政府辦公大樓,共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