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51
新風量最優控制:新風與回風混合比
供風溫度調節程序:
夜間冷空氣吸入控制程序-晝夜溫差較大除霜控制
供水溫度控制程序:在滿足環境條件下,盡量
提高排水溫度,達到節能目的。
鍋爐和制冷機的運行調度。
廢熱的回收及儲蓄。
水泵控制。
氣候圖控制。
空氣流動控制。
通風控制。照明控制
能源管理中的數據處理和顯示
二、系統組成
采用我公司的過程控制系統(DCS)又迅樓宇系統方案如下。
能全面實現控制器和上位機的冗余(雙機熱備)功能,IO現場通訊總線冗余,是全面冗余設計的系統,確保用戶設備安全可靠連續運行,所有的部件都可在線更換;可根據客戶要求選擇控制器和上位機的冗余功能。
1、DCS系統網絡結構圖
對小的、性價比高的系統網絡結構圖
對大的系統(1000點以上)網絡結構圖
2、DCS系統又迅IO組件
圖2配置又迅IO組件的系統實物圖(工程調試中照片)
又迅IO組件的雙冗余通訊保證了通信的可靠性。
三、控制方案
總的控制思路:總質量守恒,總能量守恒。
由于水在質量上的利用、外漏比較直觀,總質量守恒的在控制上比較容易實現,而對于能量來說,計量及控制上的滯后都比較復雜,是控制的重點。
用戶端計算熱量JSQuse=KuseX(Tuseset-Tuseout)
Kuse:用戶端熱量換熱系數,Tuseset用戶端設定溫度,Tuseout:用戶端室外溫度
用戶端實際熱量SJQuse=FuseinXHusin-FuseinXHuseout
Fusein:用戶端進口流量,Husin用戶端進口水焓,
Fuseout:用戶端出口流量,Husout用戶端出口水焓,
通過用戶端實際熱量SJQuse與用戶端計算熱量JSQuse比較來調整Kuse及Tuseset,使用戶端計算熱量JSQuse模型趨于理想化(與每天的小時,節假日,下雨,下雪,刮風(風力大小),天氣預報的等因素建立聯系)。
由于系統比較復雜,要保證系統穩定、高效、合理、節能的運行,控制方案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最大限度的利用又迅樓宇資源,盡量節約輔助加熱系統能量。
·在最大負荷變小時,優先減少輔助加熱量。
·在負荷有很大減少后,逐級關停冷水機組。
2.采用質和量并調的調節方式。
3.多參數、多工況判斷切換不同的供暖工況。
4.采用室外溫度補償動態負荷調節,供暖溫度再設定,既可保證住戶室溫的舒適性又可節省能源。
5.采用模型預測控制及最小二乘優化算法,考慮氣象預報、電價計費等因素,使得舒適度、運行成本兩方面都達到最優化。
四、DCS軟件部分
1.操作管理軟件
上位機含有工藝圖形制作軟件,上位的工藝顯示、報警顯示、趨勢記錄、報表畫面、參數一覽畫面、系統的自診斷畫面(可診斷到通道級);DCS集散控制系統具有虛擬CSM功能,實現了離線的組態和模擬調試;DCS集散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在線的軟件上下裝、功能模塊的增減、各種算法的修改等功能,該操作不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圖5MMI人機界面
圖6MMI手操器圖形
圖7趨勢顯示功能
圖8報警記錄功能
2.控制軟件
含有100多種功能模塊算法;有512頁功能塊作圖;具有虛擬CSM功能;所見即所得的全圖形化組態方式;在線的上、下裝,在線的模塊增減,在線的參數修改功能。
圖9控制策略組態調試工具
3.又迅的軟件介紹及優勢
本控制系統軟件是可靠的、全面的軟件:
以圖形化、模塊化的可視編程方法,可實現回路調節、邏輯控制、順序控制、數據采集和管理、先進控制、MMI畫面、歷史記錄、報表生成、用戶管理等功能;有高級編程語言接口,可實現用戶自定義的控制,實現各種高級控制。
3.2.有空氣、水及蒸汽熱力計算所需要參數的功能塊,如下:
編程簡單、PID調試方便,如下:
3.4.有查表式模糊控制器:
3.5.成熟的復雜回路智能控制策略:規則+差量控制。
應采用規則+差量控制(此方法本人已成功用于多臺大型鍋爐的控制),規則+差量控制的重點在控制對象的規則模型的建立,規則模型的建立主要應由過程控制專家或系統的設計人員來提供,或由控制對象的歷史運行數據分析得來;如鍋爐的減溫水流量與鍋爐負荷的函數關系應由鍋爐的性能設計人員來提供。
規則+差量控制中的差量(設定值與測量值之差)控制,主要用于在系統運行時在線調整規則模型內的參數(調整哪些參數由過程控制專家或系統的設計人員定),使規則模型更接近真實系統。
差量控制方法的選擇:對大滯后系統用模糊控制法,一般系統可采用常規PID方法。
規則+差量控制方法可用于多輸入多輸出復雜系統。
規則+差量控制的特點:有自學習功能(對被調整參數的記憶),對操作人員的經驗依賴性不強,控制精度高,響應快,抗干擾能力強。
結論:
1根據系統工藝設備配置和負荷需求,劃分多個工況,最大限度的梯級利用資源,盡量節約能量。
2工況切換時,采用多參數判定,保證系統穩定性。
3引入預測機制,采用多種調節方式,對多種熱源、換熱設備等進行資源總體優化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運行成本。
4針對自控系統監控對象相對分散的情況,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統和可靠的通訊傳輸介質保證系統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