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29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全球競爭,德國電子產業如何持續發展?在一個小組討論會上,來自半導體產業和風險投資公司的專家們試圖給出答案。
雖然德國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而且工程師的整體教育水平較高,但在與亞洲快速成長的競爭對手競爭時面臨困難。在由EDA軟件供應商Cadence主持的一個小組討論會上,產業和學術界專家討論了加強德國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雖然與會者都認為有些本地因素顯示德國產業應該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如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工程師的整體教育水平較高,但他們首先抨擊的就是教育體制。另外,與會者批評歐盟的補貼政策不一致。
“電子產業在一個國家的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對汽車和機械等其它產業具有強大的杠桿作用,”AMD德累斯頓設計中心的主管Gerd Teepe表示。“出于這個原因,年輕的亞洲經濟體極其熱心地吸引半導體產業和生產線入駐。這些地區的條件比歐盟好得多。”他強調指出,直接援助只是其中的一個微小因素。他說,日本、中國和印度的勞動力可獲得性及彈性,好于歐盟。
但有一個正面的差異化因素,那就是德國的大學質量優異且工程教育水平較高。但與此同時,他提出了一些嚴肅的批評,而且這些意見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雖然德國工程師也許從技術教育角度來看是“一流的”,但他們絕對缺乏商業精神。“在整個教育階段,德國的工程專業大學生從未接觸過商業計劃、籌資或者營銷之類的東西。”他的這番批評得到了多數與會者的掌聲。
學術改革改善教育
德國浮雷堡大學教授Mannos Yanoli覺得沒有必要出言辯護。他也認為,從傳統上,德國的工程教育通常缺乏商業方面的內容,但情況正在開始改善。“是的,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他說,“溝通能力、軟技能、商業內容缺失。但隨著學術改革以及新的學士與碩士課程取代傳統的工程碩士學位計劃(Diplom-Ingenieur),學生們必須把項目定義和其它軟技能納入其學習內容之中。”
專家們批評的另一點是歐盟的政治。“當然,我們相信歐洲委員會正在歐盟成員國之間建立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X-Fab的首席技術官Jens Kosch表示。“但只要韓國半導體制造商從本國政府接受高額補貼,就難以與其競爭。”
參加討論的人都認為,在處理對外關系方面,歐盟面臨自己的信譽問題。“從全球范圍來看,歐盟只要保護其農業免受競爭并對農業提供高額補貼,就無法為其高技術產業提供相應公平的條件。”AMD的Teepe表示。“這使得歐盟成為沒牙老虎。”
但X-Fab的Kosch承認,他的公司在英國、美國和馬來西亞設有子公司,在德國實現的利潤最高。原因在于:“我們能在德國報出更高的價格,因為我們在這里創造了更多價值。”
能夠創造高價值的原因是,在各產業之間有巨大的協同效應。一個經常被提到的例子,但不是唯一的例子,那就是汽車產業。在這個產業中,通過使用電子器件和軟件來產生的價值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Teppe以汽車供應商Bosch集團的半導體生產線為例。“對于他們的引擎控制器件來說,他們緊緊抓住數字與模擬信號處理,積累了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他們有充分理由不把這些芯片外包給遠東的代工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