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2451
關注我國芯片技術發展的朋友們,一定對中芯國際這一企業十分熟悉,這是我國新崛起的一家芯片生產企業,也是華為當前最大的芯片供應商。
在去年華為企業在5G技術領域拿到了最多的專利權,我國企業將主導國際5G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大為看好華為的發展,將其視之為國產企業的驕傲。
然而在此關頭美國提出終斷與華為的芯片合作,同時作為國內最大芯片生產企業的臺積電也受制于美國的干擾,無法為華為供給芯片。
于是中芯國際站了出來,成為了華為最大的芯片供應廠,為華為提供大批量的14納米芯片,中芯國際成為了人們視線中的焦點,如今有消息稱中芯國際將于年底實現8納米制程芯片的量產,但是或許將無法為華為代工,這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當前中芯國際所擅長的是14納米級別的芯片,這也是華為企業當前大量需要的芯片,而國際市場上很多企業都開始使用5納米芯片,華為作為國際先進企業,想要保證其市場地位,勢必也將要實現從14納米向5納米,甚至是3納米芯片的升級。
然而即使華為具備更高的芯片研發技術,沒有先進的光刻機以及相關技術,中芯國際也無法承接其新的芯片訂單。
如今有消息稱中芯國際通過其首創的N+1工藝生產出了更為先進的芯片,經過初步試驗,這款芯片生產出來的芯片性能與三星生產的8納米芯片性能相當,而且使用這種獨創性的工藝能夠有效避開我國缺乏先進的高端光刻機這一發展短板,即使沒有光刻機也能夠制造出8納米的芯片。
這一消息對于國內芯片發展來說確實是振奮人心的,然而根據有關專家分析,中芯國際這一技術的應用依舊要依賴于美國生產的一些設備。
如此一來中芯國際很可能將處于與臺積電相同的境遇之中,受到美國的干擾,無法與華為達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