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111
上市還不到1個月,芯片制造龍頭中芯國際發布了首份季度業績。
8月6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二季度財報,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均創單季歷史新高,前者為9.38億美元,同比增長19%,后者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44.2%。
中芯國際同時還公布了一件大事:公司宣布將超募資金256.63億元用于12英寸芯片SN1等項目。該項目是中國大陸第一條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生產線。(相關報道: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解碼“唯一追趕者”落后之謎與希望之光)
先進制程收入占比提高
作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也是第六家掌握14納米制程晶圓制造工藝的企業,中芯國際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6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2020年二季度財報,公司2020年第二季的銷售額為9.385億美元,相較于2020年第一季的9.049億美元增加3.7%,相較于2019年第二季的7.909億美元增加18.7%。
財報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第二季毛利為2.486億美元,較2020年第一季的2.336億美元增加6.4%,較2019年第二季的1.512億美元增加64.5%。公司2020年第二季毛利率為26.5%,相比2020年第一季為25.8%,2019年第二季為19.1%。
第二季度,歸屬于公司所有人的應占利潤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44%。
從收入結構看,中芯國際先進制程(28nm及以下)業務收入占比進一步提高,但在披露明細上做了一些調整。自去年四季度量產14nm開始,公司就分列14nm與28nm的收入占比,但在剛披露的二季度財報中,公司把這兩個技術制程的收入占比合在一起披露了,本季度達到9.1%,環比提高1.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二季度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收入占比為66.1%,環比提高4.5個百分點;來自總部位于美國地區公司的收入占比為21.6%,環比下降3.9個百分點。
本次財報同時給出2020年第三季指引:公司季度收入環比增長1%-3%;毛利率介于19%-21%的范圍內;經營開支將介于2.2億美元至2.35億美元之間。
超額募資將用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
6日晚間,中芯國際還發了一個大消息,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凈額為456.63億元(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計劃募集資金金額為200億元,超額募集資金金額為256.63億元。上述超額募集資金將用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補充流動資金,以及新增的成熟工藝生產線建設項目。
12英寸芯片SN1項目的載體為中芯南方。從此前公司科創板IPO項目投向來看,即包含投入中芯南方正在進行的12英寸芯片SN1等項目。該項目是中國大陸第一條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生產線,規劃月產能為3.5萬片,目前已建成月產能6000片。
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和成熟工藝正齊頭并進。專注于14nm及以下制程的中芯南方先是獲國家大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二期共同注資22.5億美元,后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擬募資投入80億元加碼中芯南方。同時,中芯國際又在北京建廠,擴產28納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
上周五(7月31日)晚間,中芯國際曾拋出重磅消息:公司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于7月31日共同訂立并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從事發展及運營聚焦于生產28nm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
該項目將分兩期建設,項目首期計劃最終達成每月約10萬片的12英寸晶圓產能;項目首期計劃投資76億美元(約合531億元人民幣),其中公司出資擬占比51%;公司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將共同推動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完成剩余出資,后續根據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出資情況對各自出資額度及股權比例進行調整。
就在前兩天(8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針對半導體行業的八大優惠政策——《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財稅政策最受矚目。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業所得稅。
若以持續經營時間超過15年計算,滿足該標準的只有中芯國際和華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