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302
“美國斷供華為芯片供應鏈,反而會倒逼中國半導體產業進步”,這在幾個月前還只是一個推論,但是如今卻已逐漸成為事實。尤其是在近日,隨著兩則好消息的傳來,中國半導體行業“春天”真的來了!
第一則好消息相信不少人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在7月30日的時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通過一項投票,宣告“集成電路”成為一級學科,預計將為我國半導體行業輸送大量人才。
第二則好消息則來自于8月4日晚間,《國務院關于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全文正式公布,文中指出,達到要求的半導體企業將會免征企業所得稅,最高免征年限甚至可達10年以上。
毫無疑問的是,國家方面已經正式出手了,開始利用各種資源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扶持,“免稅10年”不論是對于哪家半導體企業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鼓勵!
當然,并不是所有半導體企業都有資格“免稅”的,根據企業的經營年限和不同的線寬分別有不同的免稅鼓勵。
根據該通知的具體規定,主要有三種免稅年限:
免稅10年: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且集成電路線寬小于等于25納米;
免稅5年,第6年到第10年按照 25% 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且集成電路線寬小于等于65納米;
免稅2年,第3年到第6年按照 25% 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且集成電路線寬小于等于130納米。
說實話,這個要求說高不高,除去臺積電,目前7nm已經是國際頂尖水平,而中國半導體企業只要達到25nm的制造水平就可以申請10年免稅。那么究竟有哪些企業能夠“免稅10年”呢?
首先,中芯國際肯定是跑不了的(成立于2000年),作為中國目前半導體制造行業的排頭兵,免稅10年的兩個要求都能完全滿足。
其次上海微電子也有可能滿足要求(成立于2002年),雖然它不是直接制造半導體,但是也屬于集成電路生產供應鏈上的一員,其生產的28nm國產光刻機也預計近兩年之內就將正式下線。
最后是華為海思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作為全球前5的半導體企業,也有可能獲得“10年免稅”特權。
為什么這里是說有可能呢?因為華為海思此前并不生產芯片,只是設計芯片,并不能滿足集成電路生產的要求。但是在前段時間已經有消息稱,華為海思已經轉向IDM模式,準備自己造芯片,并且還公開招募光刻機工程師。所以如果華為海思真的成功轉型,那么也是有可能獲得這個“免稅10年”的特權的。
有一位偉人說過,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千萬不能顧此失彼。
現在形勢雖然嚴峻,但是方向卻已經明確,那就是一定要讓中國半導體制造發展起來。但是我們千萬要記住齊頭并進,一方面對芯片制造發起沖鋒,但一方面也要繼續穩固芯片設計領域的優勢!千萬不要3-5年后,好不容易芯片制造搞起來了,在芯片設計方面又要受制于人!
近日,關于中國半導體制造發展,“中國半導體之父”、原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就公開表示:“美國對中國制約能力并沒有那么強,我相信我們能追得上”,他還稱:“第三代半導體IDM現在是主流。”
由此可見,關于半導體制造業的追趕,張汝京信心很足,他更擔心的還是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
什么是IDM模式?就是集芯片設計、芯片制造以及后續的測試封裝為一體的模式。臺積電是單一芯片制造領域的強者,但是在馬上進入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中,主流將是IDM模式。
所以這就是我們一定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因,不能說別人在哪個領域卡我們脖子了,我們再去補救。而是要提高“主人翁”意識,做未來第三代半導體時代的主流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