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1-05 點擊率:67
電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一般指電氣及電子設備在共同的電磁環境中能執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狀態,即要求在同一電磁環境中的上述各種設備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擾,達到“兼容”狀態。換句話說,電磁兼容是指電子線路、設備、系統相互不影響,從電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狀態。相容性包括設備內電路模塊之間的相容性、設備之間的相容性和系統之間的相容性。
我國國家軍用標準GJB 72-85《電磁干擾和電磁兼容性名詞術語》中給出電磁兼容性的定義為:“設備(分系統、系統)在共同的電磁環境中能一起執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狀態,即:該設備不會由于受到處于同一電磁環境中其他設備的電磁發射而導致或遭受不允許的性能降級,它也不會使同一電磁環境中其他設備(分系統、系統)因受其電磁發射而導致或遭受不允許的性能降級”。可見,從電磁兼容性的觀點出發,除了要求設備(分系統、系統)能按設計要求完成其功能外,還要求設備(分系統、系統)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不產生超過規定限度的電磁干擾。
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認為,電磁兼容是一種能力的表現。IEC給出的電磁兼容性定義為:“電磁兼容性是設備的一種能力,它在其電磁環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而不致于在其環境中產生不允許的干擾”。
進一步講,電磁兼容學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有限的頻譜資源條件下,各種用電設備或系統(廣義的還包括生物體)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級的一門學科。電磁兼容的理論基礎涉及數學、電磁場理論、電路基礎、信號分析等學科與技術,其應用范圍又幾乎涉及所有用電領域。由于其理論基礎寬、工程實踐綜合性強、物理現象復雜,所以在觀察與判斷物理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時,實驗與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最后的成功驗證,也許沒有任何其他領域像電磁兼容那樣強烈地依賴于測量。在電磁兼容領域中,我們所面對的研究對象(主要指電磁噪聲)無論時域特性還是頻域特性都十分復雜。此外,研究對象的頻譜范圍非常寬,使得電路中的集中參數與分布參數同時存在,近場與遠場同時存在,傳導與輻射同時存在,為了在國際上對這些物理現象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統一實現設備或系統電磁兼容的技術要求,對測量設備與設施的特性以及測量方法等均予以嚴格的規定,并制定了大量的技術標準。當前國際上正在掀起一個電磁兼容要求法規化、電磁兼容技術標準國際化及推行電磁兼容強制性認證的熱潮。
(慧樸科技,huiputech)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陶瓷連接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