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42
2. 沸水堆
再來看看沸水堆。在壓水堆中,冷卻劑回路的水通過堆芯時被加熱,隨后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回路的水使之沸騰產生蒸汽。那么是否可以讓水直接在堆內沸騰產生蒸汽呢?沸水堆(英文簡稱BWR)就是出于這種考慮而發展起來的。
沸水堆與壓水堆相比有兩個不同點:第一是省掉了一個回路,因而不再需要昂貴的蒸汽發生器;第二是工作壓力可以降低,為了獲得與壓水堆同樣的蒸汽溫度,沸水堆只需加壓到7MPa左右,比壓水堆低了一倍。
冷卻劑流經沸水堆堆芯后大約有14%(質量比)的水被變成蒸汽,而其余的水則再循環流入堆芯。沸水堆的發展初期,人們認為其運行穩定性可能不如壓水堆;由于它只有一個回路,冷卻劑的感生放射性會直接進入汽輪機等設備,會使檢修人員受到較大輻照劑量;雖然取消了蒸汽發生器,但使反應堆內結構復雜化,經濟上也未必合算。但隨著沸水堆技術的不斷改進,性能越來越好。尤其是先進沸水堆(ABWR)的建造,在經濟性、安全性等方面有超過傳統壓水堆的趨勢。由于水處理技術的改進和廣泛使用各種自動工具,ABWR檢修時工作人員所受放射性劑量已大幅度降低。
在我國的臺灣地區,雖然產煤但幾乎不產石油,火力發電的燃料需仰賴進口,為了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以及更大的發電量以支持發展中的臺灣,臺灣于上世紀60年代末就決定興建核電廠。至今,臺灣共有4座核電廠,其中北部3座,分別是位于臺北縣石門的核能一廠,位于臺北縣萬里的核能二廠,位于屏東縣恒春的核能三廠和位于臺北縣貢寮的正在建設中的核能四廠。其中的金山第一核電廠(簡稱核一廠)是於1970年核準興建,1971開始施工,一號機組于1975年5月完成吊裝,1977年10月裝填鈾燃料,11月并網發電,1978年12月10日開始商業運轉。二號機組則于1976年11月完成吊裝,1978年10月裝填鈾燃料,12月并網發電,1979年7月15日開始商業運轉。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