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DN?
軟件定義網絡全稱為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在2006年,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的一種新型網絡架構。下面是兩種不同組織對SDN的定義:
無論哪種定義,SDN大致擁有以下3個特征:
-
網絡開放可編程
-
控制平面與數據平面分離
-
邏輯上的集中控制
SDN旨在為公司提供穩定且適應性強的網絡架構,本質上是將原有的分布式控制轉變為集中式控制。
這個架構具備處理由云化及傳統 IT 基礎設施組成的復雜系統的能力,也具備操縱底層網絡基礎結構的能力。它能使網絡控制可編程,且可以使用軟件進行控制,實現更大的敏捷性。
因此,SDN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網絡設備負載,協助網絡運營商更好地智能化的管控基礎設施,降低整體網絡運營成本。
它與傳統網絡架構是非常不同的:
在傳統網絡架構中,單個網絡設備根據其配置的路由表做出流量決策,SDN在網絡中發揮作用已有十年,并影響了許多網絡創新。
雖然,SDN已經能夠彌補傳統網絡技術的不足,但是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控制器接口不規范、運算任務相對繁重、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整體穩定性較差等。
SDN技術在2011年左右與OpenFlow協議一起推出時受到了很多炒作。從那個時候開始,SDN的采用速度相對放緩了很多,尤其是在網絡較小且資源較少的企業。
與SD-WAN有啥區別?
那么什么是SD-WAN?
長大了,鄉愁就像一對SD-WAN
我在這頭,你們在那頭
跨越萬水千山,卻永遠連綿不斷
SD-WAN是一種新興技術,迅速統治著網絡市場。它將SDN的關鍵原則融入到廣域網中。它通過在不可預測的鏈路上提供增強的服務質量和最小化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的長距離延遲,進一步擴展了這些關鍵的SDN原則。
SDN和SD-WAN有相似之處,例如,它們都將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分開,并且都支持額外的虛擬網絡功能的實現。
然而,雖然SDN主要側重于局域網內的內部操作,但SD-WAN側重于連接組織的不同地理位置,這是通過將應用程序路由到WAN來完成的。
SDN和SD-WAN之間的區別包括:
客戶可以對SDN進行編程,而供應商可以對SD-WAN進行編程;
SDN 由封閉系統內的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啟用,另一方面SD-WAN提供虛擬運行或在SD-WAN設備上運行的應用程序路由;
SD-WAN 在消費級寬帶互聯網上使用基于應用程序的路由系統,與對SDN至關重要的多協議標簽交換 (MPLS) 相比,這可實現更好的質量性能和更低的每兆字節成本。
所以,這么來看,SDN和SD-WAN是兩種不同的技術,旨在實現不同的業務目標。
通常,中小型企業在其集中位置使用SDN,而希望在其總部和外部站點之間建立互連的大型公司則使用SD-WAN。
SDN還有未來嗎?
雖然前段時間開始流傳著“SDN已死”的說法。在Gartner最新發布的2021 Hype Cycle for Enterprise Networking中,SDN被歸為obsolete。
但隨著工業4.0帶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相信SDN的發展道路會越發寬廣,企業對其的依賴程度會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