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17 點擊率:46
漏電保護器的工作原理
漏電保護器全稱殘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檢測元件、中間放大環節和操作執行機構。
電氣設備漏電時,將呈現出異常的電流和電壓信號。漏電保護裝置通過檢測此異常電流或異常電壓信號,經信號處理,促使執行機構動作,借助開關設備迅速切斷電源,實施漏電保護。
下圖是漏電保護開關在三相四線系統中的一般接線圖。
其中:TA為零序電流互感器,GF為主開關,TL為主開關GF的分勵脫扣器線圈。
當被保護電路發生漏電或有人觸電時,由于漏電電流的存在,通過TA一次側各相負荷電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即 IL1+IL2+IL3+IN≠0產生了剩余電流,TA二次側線圈就有感應電動勢產生,此信號經中間環節進行處理和比較,當達到預定值時,使主開關分勵脫扣器線TL通電,驅動主開關GF自動跳閘,迅速切斷被保護電路的供電電源,從而實現保護。
漏電保護器主要參數
漏電保護器有分斷電路的功能,同時內部電路需要供電,因此在選擇漏電保護器時首先確保
同時漏電保護器需要按照漏電流大小進行動作,因此具有三個獨特的參數:
1、額定漏電動作電流 在規定的條件下,使漏電保護器動作的電流值。例如30mA的保護器,當通入電流值達到30mA時,保護器即動作斷開電源。
2、額定漏電動作時間 是指從突然施加額定漏電動作電流起,到保護電路被切斷為止的時間。例如30mA×0.1s的保護器,從電流值達到30mA起,到主觸頭分離止的時間不超過0.1s。
3、額定漏電不動作電流 在規定的條件下,漏電保護器不動作的電流值,一般應選漏電動作電流值的二分之一。例如漏電動作電流30mA的漏電保護器,在電流值達到15mA以下時,保護器不應動作, 否則因靈敏度太高容易誤動作,影響用電設備的正常運行。
漏電保護器電路原理圖介紹
圖中L為電磁鐵線圈,漏電時可驅動閘刀開關K1斷開,每個橋臂用兩只1N4007串聯可提高耐壓。R3、R4阻值很大,所以K1合上時,流經L的電流很小,不足以造成K1斷開。R3、R4為可控硅T1、T2的均壓電阻,可以降低對可控硅的耐壓要求。K2為試驗按鈕,起模擬漏電的作用。按壓試驗按鈕K2,K2接通,相當于外線火線對地有漏電,這樣,穿過磁環的三相電源線和零線的電流的矢量和不為零,磁環上的檢測線圈的a、b兩端就有感應電壓輸出,此電壓立即觸發T2導通。由于C2預先有一定電壓,T2導通后,C2便經R6、R5、T2放電,使R5上產生電壓觸發T1導通。T1、T2導通后,流經L的電流增大,使電磁鐵動作,驅動開關K1斷開,試驗按鈕的作用是隨時可檢查本裝置功能是否完好。用電設備漏電引起電磁鐵動作的原理與此相同。R1為壓敏電阻,起過壓保護作用。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音叉物位計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