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m4md3"></rt>
  • <bdo id="m4md3"><meter id="m4md3"></meter></bdo>
  • <label id="m4md3"></label>
      <center id="m4md3"><optgroup id="m4md3"></optgroup></center>
      產品分類

      當前位置: 首頁 > 工業電子產品 > 其他電子產品 > 開發板,套件,編程器 > 開發板

      類型分類:
      科普知識
      數據分類:
      開發板

      為Freescale i.MX6處理器移植ART

      發布日期:2022-10-14 點擊率:89

      i.MX6是Freescale推出的ARM架構高端多媒體處理器,與常規的ARM處理器不同的是,i.MX6具有非常實用的PCI Express接口,這對于從事WiFi行業的人士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通常的基于WLAN SoC進行無線產品設計,很難具備高性能多媒體處理能力;通常的基于ARM處理器進行多媒體處理器平臺設計,又很難實現高性能無線傳輸。i.MX6的出現使得高性能無線多媒體平臺的設計大大簡化。其實此前也使用過TI AM3894進行無線媒體服務器的設計,但是其過大的發熱量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Mindspeed公司也具有PCI-e接口的ARM處理器,但畢竟不是主流廠商,所以i.MX6深深地贏得了廣大工程師的喜愛,包括我本人。

      說了這么多,開始進入本文的主題。做過Qualcomm Atheros平臺的讀者一定知道,WiFi產品出廠前需要在產線通過復雜的產測環節,主要包括射頻校準,測試,參數寫入等步驟,未寫入射頻參數的WiFi產品是無法正常使用的。如果是基于Qualcomm Atheros WLAN SoC做的無線產品,官方會有移植完成的ark.ko內核模塊,nart.out應用程序及各種所需的庫文件,Freescale i.MX6不在官方支持的范圍內。因此,如果想順利產測,就必須自行移植驅動程序及測試程序。

      鄭重聲明:本文關于驅動移植部分寫得很不專業,并且是以流水賬的方式記錄,主要是想幫助面臨同樣問題的讀者,所以還請讀者海涵。

      1 此前調試i.MX6驅動程序時已經搭建好i.MX6的開發環境,因此本文不進行搭建過程的描述,讀者可以訪問https://www.witimes.com/imx6-build-environment/了解大致過程。

      2 首先編譯art.ko 模塊。將ART2 2.28源代碼解壓在ltib/rpm/BUILD目錄下 ,進入driver/linux目錄,更改makefile.artmod文件,指定Linux內核路徑及工具鏈的路徑,如下:

      KDIR:=/home/tom/ltib/rpm/BUILD/linux-3.0.35
      PWD:=$(shell pwd)
      ROOTDIR:=$(PWD)/modules
      ifeq($(ARM),1)
      ARC:=arm
      CROSS_CC:=/opt/freescale/usr/local/gcc-4.6.2-glibc-2.13-linaro-multilib-2011.12/fsl-linaro
      toolchain/bin/arm-none-linux-gnueabi-
      DEBUG:=0
      endif

      其中,將DEBUG改為1可以開啟調試模式。

      3 使用make –f makefile.artmod命令即可開始編譯,但是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3.1. error: 'phys_t' undeclared (first use in this function),含義是phys_t數據類型未定義,查看Atheros SDK中關于phys_t數據類型的定義,將phys_t的定義復制到/modules/include/ dk_flash.h中,此錯誤不再出現。

      3.2. modules/dk_func.c:468:2: error: unknown field 'ioctl' specified in initializer,這是由于2.6.36內核之后 去掉了原來的ioctl,添加兩個新的成員,所以會出錯:

      long (*unlocked_ioctl) (struct file *, unsigned int, unsigned long);
      long (*compat_ioctl) (struct file *, unsigned int, unsigned long);

      修改modules/ dk_func.c中的ioctl為compat_ioctl,編譯通過。

      3.3 modules/dk_event.c:21:26: error: 'SPIN_LOCK_UNLOCKED' undeclared here (not in a function),含義是SPIN_LOCK_UNLOCKED未聲明,修改modules/dk_event.c中的

      spinlock_t driver_lock = SPIN_LOCK_UNLOCKED;

      static DEFINE_SPINLOCK(driver_lock);

      編譯通過,得到art.ko。

      4 將編譯得到的art.ko模塊下載到目標板中,insmod art.ko命令插入模塊,出現一條錯誤信息“Could not find flash device!”,這是flash_init()函數報出的錯誤。考慮到PCIe網卡的驅動程序不應該初始化Flash設備,因為PCIe網卡的校準信息保存在EEPROM或者OTP中,推測必定有配置錯誤導致了這條錯誤信息。

      5 仔細閱讀makfile.artmod文件,發現意一條重要的注釋信息“Making generic AP art module build. This build target is used for 3rd party AP processor”,即“編譯用于第三方處理器的目標文件”,對應的編譯命令為

      make ARCH=$(ARC) PB42=1 DEBUG=$(DEBUG) CROSS_COMPILE=$(CROSS_CC) -C $(KDIR) M=$(PWD)/modules modules

      很明顯,問題就出在這里。再次編譯,得到了可以正確加載的內核模塊。

      6 接下來就是nart的移植。遇到了諸多的問題。

      6.1 /home/tom/ltib/rpm/BUILD/art2_ver_2_20ap_src/art/../wlan/hal/nartlinux/ah_osdep.h:93:15: error: conflicting types for 'va_list',

      /opt/freescale/usr/local/gcc-4.6.2-glibc-2.13-linaro-multilib-2011.12/fsl-linaro-toolchain/bin/../arm-fsl-linux-gnueabi/multi-libs/usr/include/stdio.h:80:20: note: previous declaration of 'va_list' was here,含義為va_list數據類型定義沖突。既然工具鏈中已經定義了va_list,那么最簡單的辦法自然是屏蔽nart中對于va_list的定義,更改wlan/hal/nartlinux/ah_osdep.h文件

      #ifndef __LINUX_POWERPC_ARCH__
      //typedef void *va_list;
      #endif

      再次編譯,問題不再出現。

      6.2 uint32_t數據類型未聲明的錯誤,我的解決辦法是將uint32_t類型重命名為uint32_imx,并修改nart源碼中所有涉及到uint32_t的部分。

      6.3 經過6.1,6.2的調整,編譯過程可以完成大部分,但在最后的link環節,出現了大堆的關于readl,writel的錯誤。折騰了大概1天的時間,此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7 由于本人水平十分有限,所以不得不放棄在ART2 2.28版本上的嘗試,開始使用ART2 4.6版本,好在這個版本未在link環節,現了關于readl,writel的錯誤,順利地得到nart.out及各種庫文件。

      8 將第7步得到的art.ko ,nart.out及各種庫文件下載到目標板中,nart.out可以正常運行。然而悲劇的是,更大的問題來了。每當我嘗試使用artgui load dut時,總會出現“Error: get version ioctl failed !”,這個問題大概困擾了我3-4天的時間。期間非常仔細地閱讀了源代碼得知這條打印信息出現在get_version_info()函數中:

          if ((status=get_version_info(hDevice, pDrvVer)) != A_OK) {
                      close(hDevice);
              A_FREE(pdevInfo->pdkInfo);
              A_FREE(pdevInfo);
              return status;
      }

      說明,如果get_version_info()返回的不是OK,則關閉設備,這部分代碼出現在common/linux_hw.c中。get_version_info()在get_device_client_info()中被調用,get_device_client_info()在deviceInit()中被調用看字面意思就是初始化設備,deviceInit()在setupDevice()函數中被調用。跟蹤調試get_version_info(),發現其通過以下語句獲得version的值

      if (ioctl(hDevice,DK_IOCTL_GET_VERSION,&version) < 0)

      那么問題應該就是出在ioctl函數這里。

      9 是時候了解一下ioctl函數了(做驅動開發的讀者可不要見笑,哈哈)。ioctl是設備驅動程序中對設備的I/O通道進行管理的函數。所謂對I/O通道進行管理,就是對設備的一些特性進行控制,例如串口的傳輸波特率、馬達的轉速等等。它的調用方式如下:

      int ioctl(int fd, ind cmd, …);

      其中fd是用戶程序打開設備時使用open函數返回的文件標示符,cmd是用戶程序對設備的控制命令,至于后面的省略號,那是一些補充參數,一般最多一個,這個參數的有無和cmd的意義相關。

      ioctl函數是文件結構中的一個屬性分量,就是說如果你的驅動程序提供了對ioctl的支持,用戶就可以在用戶程序中使用ioctl函數來控制設備的I/O通道。

      分析一下nart代碼,的確符合這樣的調用過程,下圖(不知道原作者是哪位,如有侵權,請聯系無線時代)很好地展示了這一過程。

      ioctl

      那么,根據本人的粗淺理解,用戶空間的ioctl調用通過內核向驅動程序傳遞了fd,cmd兩個重要參數,其余的參數是可選的。那么ioctl(hDevice,DK_IOCTL_GET_VERSION,&version)主要就是將hDevice及DK_IOCTL_GET_VERSION命令傳遞給驅動程序,其中DK_IOCTL_GET_VERSION定義在driver/linux/modules/include/dk_ioctl.h中。查看驅動程序中對于cmd的處理

                      switch (cmd) {
                              case DK_IOCTL_GET_VERSION:
      #ifdef DK_DEBUG
                                      printk("DK:: DK_IOCTL_GET_VERISION n");
      #endif
                                      data = (DRV_MAJOR_VERSION << 16) | (DRV_MINOR_VERSION);
                                      ret = put_user(data, (INT32 *)arg);
                                      break;
                              case DK_IOCTL_GET_CLIENT_INFO:
      #ifdef DK_DEBUG
                                      printk("DK:: DK_IOCTL_GET_CLIENT_INFO n");
      #endif

      在驅動程序的編譯過程中已經開啟了DEBUG功能,那么應該打印出“DK:: DK_IOCTL_GET_VERISION”這條信息,然而實際的log中并不存在——ioctl沒有將參數傳遞至驅動程序!

      10 回想3.2中的改動,一定引起了內核與驅動程序不匹配,才導致fd及cmd無法正確傳遞,看來2.3中的改動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需要對驅動程序進行大幅度調整才行。可是想想自己的軟件水平,實在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然而,我承諾的事情一定兌現,絕不能輕易放棄。

      萬般無奈之下,我想到了Qualcomm Atheros的IPQ8064也是ARM架構,如果Qualcomm想在自己的Demo板上運行ART,就必須經歷同樣的過程!于是托朋友弄到了最新版本的nart及驅動程序源代碼,此處不便透露版本信息,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仿照AP148的config文件及makefile文件編寫Freescale i.MX6的config文件及makefile文件,問題終于解決!

      11 以下是nart正常運行dut上的打印信息。

      NART-DUT

      以下是artgui的截圖。

      ARTGUI

      使用artgui讀取EEPROM,發現其內容完全正確,其中MAC地址為“7C:C3:A1:B7:F2:5B”。

      正常加載ath9k驅動程序,MAC地址同樣為“7C:C3:A1:B7:F2:5B”,至此,為Freescale i.MX6處理器移植ART驅動程序已全部完成。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Qualcomm Atheros QCA

      推薦產品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综合|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婷婷五月综合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 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