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36
科技部與國家發改委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聯合啟動了“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該計劃將推動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氫能及天然氣水合物等領域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通過建立一批合作研發中心和產業化示范基地,降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使用成本,推進規模化發展。
當前,世界各國紛紛把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作為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發達國家和10個發展中國家制定了本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我國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總能源消費量15%。
“能源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要實現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目標,需要大力加強國際合作。”在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尚勇說,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國際合作,已與美國、歐洲等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啟動實施這一計劃,就是要集成國內外的科技資源,鼓勵國內外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立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國際創新研究和產業化平臺,推動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轉移,解決我國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關鍵和迫切問題,增強我國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滿足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
據介紹,該計劃主要包括5個優先領域和6項重點內容。優先領域是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生物質燃料與生物質發電、風力發電、氫能及燃料電池、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等。重點內容分別是開展基礎研究,建立產業化示范,面向規模應用,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國際交流和對話,培養高層次人才等。
“戰略缺失、技術落后、開發成本高昂、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是我國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發展面臨的四大挑戰。”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表示,針對開發和利用現狀,降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成本,成為開展國際合作的主要目標。該計劃將大力研究低污染太陽能高硅材料、非糧能源作物、纖維素原料乙醇、沼氣等低成本和方便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此外,還將重點合作開發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裝備設計和制造技術,合作建立國際化的檢測中心,積極參與制定國際化和地區性技術標準與規范,推動技術規模化應用。
據悉,該計劃將安排專項資金,充分吸引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國際大型能源企業以及其他私營企業資本的投入。此外,在計劃實施中,政府將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以降低成本,使新能源開發形成有序的狀態。
“開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國際合作是各國共同的利益所在。”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許勤說,這一國際合作計劃的立足點是互利共贏,因為它符合全球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其次,在國際合作當中,可以更多地調動全球資源,彌補我國在開發和產業化方面的差距。他表示,國家發改委將與科技部共同圍繞計劃重點,在資源、技術、資金和政策等方面同國際社會進行全方面的合作。
據介紹,為確保該計劃的順利開展,科技部與國家發改委還將成立國際科技合作指導委員會,啟動國際合作機制;建立國際科技合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對計劃的優先領域、重點任務和合作方式提出咨詢建議。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甩掉電池和電纜,新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