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30 點擊率:4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開始采用微處理器作為可編程控制器的中央處理單元,從而擴大了其功能,現在的可編程控制器不僅可以進行邏輯控制,還可以實現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及通信聯網的功能。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可編程控制器的分類、工作原理、與人機界面的抗干擾對策有哪些?
可編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PLC實現控制的過程一般是可分為輸入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
PLC工作的主要特點是循環掃描執行輸入輸出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串行”工作方式,這樣既可避免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因“并行”工作方式存在的觸點競爭,又可提高PLC的運算速度,這是PLC系統可靠性高、響應快的原因。但是,也導致輸出對輸入在時間上的滯后。
為此,PLC的工作速度要快。速度快、執行指令時間短,是PLC實現控制的基礎。事實上,PLC的速度是很快的,執行一條指令,多的幾微秒、幾十微秒,少的才零點幾,或零點零幾微秒。而且這個速度還在不斷提高中。
可編程控制器的分類:
一、按結構形式分類
(1)整體式:PLC是將電源、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部件等集中配置在一起。整體式PLC結構緊湊,體積小,質量小,價格低,I/0點數固定,使用不靈活。小型PLC常采用這種結構;
(2)模塊式:PLC把PLC的各部分以模塊形式分開,如電源模塊、CPU模塊、輸入模塊、輸出模塊等,把這些模塊插入機架底板上,組裝在一個機架內。這種結構配置靈活,裝配方便,便于擴展,一般中型和大型PLC常采用這種結構。
二、按輸入、輸出點數和存儲容量分類
(1)小型PLC:輸入、輸出點數在256點以下,用戶程序存儲容量在2K字以下;
(2)中型PLC:輸入、輸出點數在256-2048點之間,用戶程序存儲容量一般為2-10K字;
(3)大型PLC:輸入、輸出點數在2048點以上,用戶程序存儲容量達10K字以上。
三、按功能分類
(1)低檔PLC:具有邏輯運算、定時、計數等功能。有的還增設模擬量處理、算術運算、數據傳送等功能;
(2)中檔PLC:除具有低檔機的功能外,還具有較強的模擬量輸入、輸出、算術運算、數據傳送等功能.可完成既有開關量又有模擬量控制的任務;
(3)PLC:增設有帶符號算術運算及矩陣運算等,使運算能力更強,還具有模擬調節、聯網通信、監視、記錄和打印等功能,使PLC的功能更多更強。能進行遠程控制,構成分布式控制系統,成為整個工廠的自動化網絡。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可編程控制器的分類、工作原理,雖然PLC所使用之階梯圖程式中往往使用到許多繼電器、計時器與計數器等名稱,但PLC內部并非實體上具有這些硬件,而是以內存與程式編程方式做邏輯控制編輯,并借由輸出元件連接外部機械裝置做實體控制。
標簽: 可編程控制器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PLC控制器與人機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