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31
鳳縣山大溝深,地理條件惡劣,變電站地處偏遠,風縣供電分局所轄的8座變電站均實現無人值班,分布在地形復雜的大山中。設備巡檢是變電值班的一項重要工作,站內設備數量繁多,且密集程度高。從規范角度,對于大站的一次巡檢的時間超過2小時,非常容易造成巡檢工作的疏漏,到位監督缺乏技術手段,對于巡檢信息的傳遞遲緩,規范化的巡檢流程得不到有效執行等。
目前,我國的變電站設備巡檢主要依靠巡檢人員定期定時進行人工巡檢。由于受氣候條件、環境因素、人員素質和責任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巡檢質量和到位率無法保證。同時,對反映運行狀態和設備缺陷等的信息得不到及時反饋,設備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引發設備故障。另外,利用傳統的巡檢管理方法難以有效監督巡檢人員,巡檢不到位而引發的設備事故屢見不鮮。因此,為了保證線路和設備巡檢的順利進行,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改革傳統落后巡檢方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何監督巡檢人員巡檢路線的到位情況和工作狀態以及巡檢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已經成為電網管理者普遍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解決思路
為了切實解決無人值班變電站設備巡檢中的實際難題,經過充分調研、分析、論證,結合山區特點,在陜西省電力公司、寶雞供電局的精心設計和組織下,我們引入變電站“智能巡檢系統”,并與變電站規范化巡檢相結合,系統規劃,先試點建設,成熟后逐步推廣的建設策略,成功解決了設備巡檢質量監督的難題,并與電網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有機結合,消除了孤島作業,提高了變電站設備巡檢和運行管理水平。
智能變電巡檢系統是利用移動計算平臺(如PDA)定制變電站巡檢業務,通過可識別標簽輔助設備定位,實現到位監督,從而指導巡檢人員執行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對巡檢結果和設備缺陷進行統計分析的專業管理系統。
2 項目實施
該系統于2006年3月在鳳縣局集控站試點建設,2006月份應用成熟后逐步推廣至其余7座變電站,目前已在所屬8座變電站得到成功應用。
3 系統特點
該系統由主站系統、PDA、讀碼器和帖在設備上的電子標簽四部分組成。系統采用了先進、成熟的計算機技術,無線通信和條碼識別技術,與變電站規范化巡檢相結合,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漏巡和巡檢不到位等問題。其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移動巡檢系統架構
采用先進技術實現到位監督。利用目前最先進的識別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具有條形碼和IC鈕無法比擬的優勢),通過便攜式數據采集器(PDA+讀卡器)方便讀取RFID標簽信息,完美解決到位監督。
系統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和C/S(客戶端/服務器)模式相結合的體系結構,可充分發揮兩種模式各自所具有的特點和優勢,使系統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交互性。與其他應用系統集成方便、靈活,還可獨立運行。智能巡檢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的無縫集成實現了變電站設備巡檢的到位監督和巡檢信息的計算機量化管理。
支持多種站點的巡檢業務。系統支持對集控站、單獨站等多種形式變電站的巡檢工作,滿足不同情況的巡檢要求。
可定制的規范化的巡視路線和巡檢項目能滿足不同類型的巡檢要求。
科學合理的巡檢業務庫設計和項目監督,有效提高了巡檢工作的質量,確保巡檢內容和結果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
標準的缺陷庫和流程化的管理思路,方便巡檢人員對缺陷的定性和進一步提升缺陷管理水平。
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使移動巡檢系統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應用前景,如便攜式手持終端、無線通信等。
4 運行情況及應用效果
截至到2006年7月初,鳳縣局集控站所轄8座變電站已全部開始使用該系統進行設備巡檢。該系統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運行穩定、可靠,巡檢人員通過系統制定巡檢任務,并上傳掌上電腦(PDA),巡視人員攜帶PDA按照巡視任務開展巡視工作,通過讀卡器讀取附屬在設備上的電子標簽進行到位確認,按照系統既定的規范化流程進行巡視,系統各功能模塊完全滿足巡檢業務需求。截至目前,共完成巡視近50站次,實現了對巡視人員工作狀態的監控,標準化的巡檢項目和規范化的缺陷輸入,指導及監控了巡視人員的巡檢工作內容,避免了錯巡漏巡的發生,有效地保證了巡檢質量。作為企業管理人員,可以方便清楚的了解每一次巡檢的各個環節,具體到巡檢中的每一個工作地點的作業時間,每一臺設備的檢查項目等等。實現了“無紙化巡檢”模式,有效提高了變電站設備的巡檢管理水平,進一步確保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浩海易通人員、資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