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0 點擊率:66
外部數據總線是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一部分,是CPU與外部數據傳輸的通道。外部數據總線一次可傳輸二進制數據的位數越大,CPU與外部交換數據的能力越強。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又稱微處理器。它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個部件,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CPU的主要功能是按照程序給出的指令序列分析指令、執行指令,完成對數據的加工處理。計算機所發生的全部動作都受CPU的控制 [2] 。控制器用來協調和指揮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本身不具有運算功能,而是通過讀取各種指令,并對其進行翻譯、分析,然后對各部件做出相應的控制。它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譯碼器、程序計算器、時序電路等組成。運算器主要完成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是對信息加工和處理的部件,它主要由算術邏輯部件和寄存器組成。衡量CPU的性能有以下幾個主要指標。(1)主頻主頻是指CPU時鐘的頻率。主頻越高,CPU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操作越多。主頻的單位是MHz或GHz。(2)內部數據總線內部數據總線是CPU內部數據傳輸的通道。內部數據總線一次可傳輸二進制數據的位數越大,CPU傳輸和處理數據的能力越強。(3)外部數據總線外部數據總線是CPU與外部數據傳輸的通道。外部數據總線一次可傳輸二進制數據的位數越大,CPU與外部交換數據的能力越強。(4)地址總線地址總線是CPU訪問內存時的數據傳輸通道。地址總線一次可傳輸二進制的位數越大,CPU的物理地址空間越大。通常地址總線是n位,CPU的物理地址空間就是2n字節。目前,大多數微機都使用Intel公司生產的CPU。美國Intel公司成立于1968年,1971年Intel推出了4位微處理器(即4004),首次采用100MHz系統總線,相繼生產出32位的時鐘頻率為400MHz和450MHz的微處理器—Pentium Ⅱ,隨后又推出Pentium Ⅲ、Pentium 4、Core 1、Core 2 Duo等。
CPU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算術邏輯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單元(Controlunit)、輸入/輸出單元(I/O,Input/OutputUnit)組成,為了使CPU正常工作,還有一些重要部分是內部緩存、寄存器、內部總線和外部總線。圖1所示為CPU的內部結構 [1] 。
圖1 CPU的內部結構●外部數據總線:外部數據總線是CPU與外界進行數據、命令、地址、控制信號互連的通道,也被稱為“前端總線”。●內部數據總線:內部數據總線是CPU內部數據傳輸通信的通道,它的運行速度比外部總線和系統總線都要快,也被稱為“后端總線”。●算術邏輯單元:算術邏輯單元是執行所有運算和比較的功能模塊。●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是管理CPU所有動作的功能模塊。●輸入/輸出單元:輸入/輸出單元是管理進出CPU的數據和命令的功能模塊。●寄存器:寄存器是與外部RAM相似的CPU內部小存儲空間,存儲的是ALU正在處理的計數器、數據、命令和地址等內容。以前單核CPU只有一個算術邏輯單元,從奔騰系列開始CPU中都會裝有兩個以上的算術邏輯單元,這樣CPU就有可以同時執行兩個命令的雙處理能力。為了提高數據傳輸速度,總線的寬度也在增加,從32位到64位,再到現在的HT、QPI總線。
二進制(binary),發現者萊布尼茨,是在數學和數字電路中以2為基數的記數系統,是以2為基數代表系統的二進位制。這一系統中,通常用兩個不同的符號0(代表零)和1(代表一)來表示 [1] 。數字電子電路中,邏輯門的實現直接應用了二進制,現代的計算機和依賴計算機的設備里都使用二進制。每個數字稱為一個比特(Bit,Binary digit的縮寫)。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語音編碼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