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鞍鋼為實現(xiàn)年產1 000萬噸鋼計劃以及實行“精品戰(zhàn)略”的需要,對以前不做性能檢驗的鋼板也做檢驗,使化檢驗中心四大檢驗室的工作量增加了近一倍。承擔開坯任務的帶
鋸床長期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tài),故障不斷,鋸條未達到使用壽命就突然斷帶,最多時1個月就斷帶75根,價值3萬多元,造成待檢驗的樣品積壓,維修費增大。
針對上述情況,通過大量試驗和剖析帶鋸床結構與原理,總結出斷帶的幾個原因,并對鋸床進行了改造,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一、斷帶原因分析及故障處理
1.上導向塊間隙不合適,對鋸背抵壓過重,使鋸帶齒根處張力過大產生裂紋導致斷帶。
2.導向塊磨損造成鋸背磨損,使鋸帶背部產生裂紋導致斷帶。
3.夾緊塊因過緊或過松而磨損,使鋸帶側面劃傷。過緊增加鋸帶的負荷使之斷裂;過松可使鋸帶走偏或鋸口有波紋。
4.鋸帶張力過大,超過承載能力導致斷帶。
5.鋸速與下降速度配合不當,鋸速低、下降速度快,鋸帶負荷過大而斷帶。鋸速快而下降速度慢,工作效率低,齒尖易發(fā)生早期磨損,影響使用壽命。
6.切削液過少或過薄,摩擦阻力增加,切削熱不能及時消散,造成齒尖軟化,增加鋸帶負荷,易產生斷帶和打齒。應隨時檢查切削液濃度并及時補足。
7.蝸輪蝸桿過度磨損易斷帶。蝸輪蝸桿在磨損后期不能正常嚙合,運轉時有沖擊現(xiàn)象,造成鋸帶瞬間超負荷易斷帶。需要經常檢查蝸輪蝸桿磨損情況并及時更換。
8.傳動皮帶打滑使鋸帶不能勻速運行,易產生瞬間超負荷,導致鋸帶斷帶。要經常檢查調整或更換皮帶。
9.鋸帶輪盤磨損。軸承磨損造成的軸向、徑向和端面跳動是鋸帶斷裂最直接的原因。輪肩與鋸背間距過小會產生噪聲,并使鋸背和鋸帶輪盤磨損。輪盤下部磨損時,鋸帶背部與輪盤接觸,易在鋸帶背部產生龜裂并隨之斷裂。輪盤上部磨損則與之相反,易在鋸帶齒根部產生裂紋并導致斷帶。輪盤跳動超差時會對鋸帶產生沖擊力,導致斷帶。應定期檢查輪盤的磨損和三向跳動,及時調整或更換輪盤和軸承。
二、斷帶的預防措施
我們對帶鋸床易出現(xiàn)問題的部位進行改進和調整。
1.將導向塊及夾緊塊由固定式間隙改為可調間隙式,既解決了磨損或跑偏造成的斷帶問題,又使高值易耗件實現(xiàn)了自制。
2.對機床的液壓、機械、電氣部分進行檢修,并建立點檢制度,確保設備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tài)。
3.近1年的運行證明,斷帶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帶鋸消耗得到控制。年備件費和材料消耗可節(jié)約50萬元。